本報訊 記者孔穎超報道:1月19日,上黨區八義窯紅綠彩瓷燒制技藝、沁源秧歌戲、屯留道情正式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至此,我市市級及12個縣區都擁有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現了市縣區國家級非遺項目全覆蓋。
目前,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到19個,健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3人。其中,市直及潞州區有上黨梆子、堆錦,上黨區有潞安大鼓、八義窯紅綠彩瓷燒制技藝,壺關縣有壺關秧歌、嗩吶藝術(上黨樂戶班社),襄垣縣有襄垣鼓書、建筑彩繪(炕圍畫),長子縣有民族樂器制作技藝、嗩吶藝術(上黨八音會)、長子鼓書,以及潞城區民間社火、沁縣三弦書、黎城縣布老虎、平順縣獨轅四景車賽會、沁源秧歌戲、屯留道情,潞城區和黎城縣共同申報了上黨落子,襄垣縣和武鄉縣共同申報了襄武秧歌,非遺項目涵蓋了曲藝、民俗、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音樂等多個門類。
自2005年國家文化部開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我市積極開展非遺的挖掘、整理、搶救和保護工作,基本建成了較為健全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至今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項、省級104項、市級347項、縣級764項,省級非遺基地2個、市級非遺基地55個,為我市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來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