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平順縣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以往看病太貴,經常小病拖成了大病,大病越拖越重。現在不一樣了,每個月看病花費平均下來也就一百來塊錢。”家住平順縣東寺頭鄉桑家河村的貧困戶于長水患有慢性病,盡管需要經常服藥,但醫藥支出并不占家里日常生活開銷的“大頭”。
“十三五”以來,平順縣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精準摸底,分類救治,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覆蓋范圍,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為脫貧攻堅筑起牢固的健康防線。
就近看,守護“家門口”健康
郭玉鳳是同興苑小區居民,步行5分鐘就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腰不那么疼了吧,最近降溫,您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著涼。”社區醫務室負責人楊曉娥關心地說。
同興苑小區是平順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2020年6月,在平順縣中醫院支持下,小區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轄區913戶3418人的健康管理工作。小區黨支部書記張斌說:“搬遷到小區的群眾,老弱病殘群體比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衛生室和中醫保健室,縣中醫院定期派專家坐診,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取藥看病。”
“搬到小區真是享福,以前看病得倒好幾趟車,現在有病下樓就能看醫生,再也不用折騰了,醫生既耐心又專業。”居民王建京說。
楊曉娥介紹:“現在基層醫療條件越來越好,藥品齊全,中藥、西藥共有300余種,還配有紅外磁療、電子針療、全自動牽引床等設備,對患者出院康復很有幫助。”
目前,像同興苑小區這樣的基層衛生室,已經遍布全縣260余個村、社區,居民常見病的基本用藥在衛生室就能得到滿足,真正守護了居民們“家門口”的健康。
遠程看,實現“零距離”治療
尋醫不必走千里,遠程會診“面對面”。近日,在平順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醫生們通過遠程診療平臺與長治市人民醫院的內科專家視頻連線,為一位肺心病患者進行遠程會診。
患者的入院記錄、病程記錄、影像圖片、檢驗報告單等資料通過網絡傳送給專家,通過線上溝通問詢,共同分析診斷,患者不用轉院出院,也能得到知名專家的診斷和治療。
“這次會診的病人患有慢性肺炎型心臟病,氣喘咳痰,最近又出現全身浮腫癥狀,我們與市級專家進行了遠程會診,共同商討治療方案,希望能讓病人早日康復。”平順縣人民醫院內科醫師楊鵬輝告訴記者。
這一邊市縣級專家的遠程會診剛結束,另一邊縣鄉級的遠程會診還在繼續。
平順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桑新文說:“縣人民醫院成立遠程會診平臺以來,鄉鎮的病人通過遠程會診能享受到市級、縣級專家的診治,節約了患者的就診費用和就診時間。下一步我們要努力建立市縣鄉三級平臺,減少中間環節,讓看病更方便。”
一個電腦屏幕即可讓專家出現在眼前,遠程診療打破了地域限制,人們可以足不出鄉享受遠程醫療帶來的便利,讓邊遠山區的病人“零距離”得到更加科學的診治。
動起來,引領健康生活新風尚
數九寒天,寒氣襲人,但在彩鳳公園、文化藝術廣場、各小區,人們跳廣場舞、打太極、踢毽子……盡情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讓平順縣這座小城充滿朝氣與活力。
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人們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良好生活習慣,也更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平順縣持續貫徹落實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和預防為主方針,堅持“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平順縣衛體局局長吳月紅說:“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等關鍵環節,全力實施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縣級醫療機構全部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標準,鄉鎮衛生院全部達到一級甲等醫療機構標準,實現了中醫館全覆蓋,村衛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目標,以健康為中心的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民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平順縣各項健康扶貧政策的精準落地,為貧困群眾撐起了健康保護傘,“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費用有保障”的就醫感受讓百姓收獲滿滿幸福感。
文/長治日報記者 劉曉榮
通訊員 宋嫻
(來源:)
[編輯:]
|